HE LAN SHAN WANG PING
青春誓言跨越时空,红色信仰赓续绵延。4月初,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市,一场延续三十载的青春接力接续上演。从固原二中的晨曦到任山河烈士陵园的暮色,这条108里的红色血脉,早已超越了普通思政课的范畴。
这条用青春丈量的108里路,镌刻着时空交错的文明基因。任山河战役的冲锋号角与新时代少年的脚步声在此共鸣,391座烈士墓碑与3万学子的青春誓言缱绻交织。当少年们俯身擦拭墓碑上的尘土,1949年的春雷与2024年的春风将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,在天地山河间共鸣、铿锵回响。从地理坐标到精神图腾,这场红色行走,并非简单的祭扫,而是一个民族对精神原乡的集体朝圣。
沿途褪色的军用水壶、嵌着弹片的战壕遗址,都在讲述着超越时空的生命课。看似是身体的苦行,实则是心灵的觉醒。这趟行走隐藏着独特的教育密码:让身体记忆成为精神胎记。水泡与汗水不是惩罚,而是生命觉醒的催化剂。曾经,有位学生跪在无名烈士墓前,用体温焐热冰凉的墓碑,这个画面恰是精神成人的生动隐喻。当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山川,当信仰在脚底的血泡与汗水中淬炼,这场青春的长征,正以一种最朴素的方式,回答着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的时代命题。
令人欣慰的是,这场行走正在“破圈”。近年来,不仅学生参与,更有宁夏多所中小学加入徒步祭扫行列,东西部高校联合开展“云走长征路”活动,思政教师、党员、社会团体也加入护送队伍,甚至有企业员工受此启发组织重走红色路线。从固原到全国,从实体到云端,108里路延伸出无限可能。“父子同走”形成代际对话的活态传承,“云走长征”构建数字时代的红色共同体。当深圳学子通过VR技术“走进”任山河战场,当长三角白领在微信运动比拼“精神步数”,红色基因获得了数字文明的表达范式。
脚下有泥土,心中方能有山河。这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,绘就了思政课的“固原答案”。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乡村振兴的春风为这堂思政课注入时代注脚。如今,越来越多固原青年,在各行各业延续着这种精神。从单一祭扫到“红色走读+劳动实践+乡村振兴调研”,从本地行动到东西部高校联动,行走的课堂正成为青年认识国情、服务社会的起点。少年们行走的荒山正在变成果园,烈士鲜血浇灌的土地生长出光伏板与智慧大棚。这种时空折叠的奇妙景象,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命力写照。既深植历史土壤,又绽放时代新芽。
站在“山水工程”染绿的山岗回望,108里路已化作绵延的精神长城。这里没有网红打卡的喧嚣,却有生命拔节的回响;不追求即刻变现的功利,只相信静水深流的力量。当世界陷入价值迷茫,中国青年用沾满泥土的脚步给出答案:真正的信仰不在云端,而在大地深处;不是虚幻的流量,而是滚烫的传承。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中国送给世界的教育启示录——让年轻的生命在与先烈的同频共振中,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星辰大海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恒)